北京治疗白癜风的中医院 http://www.xftobacco.com/本文来源:川大研究生作者:刘珊宋家欣
降于世间,没有人生而为赢,每一个闪光的瞬间,都凝聚着孤勇者无言的心血。秉持“做人、做事、做学问”的信条,金蜀鄂不畏坎坷、不惧挫折,为自己的人生创造了一帧又一帧耀眼的画面。
金蜀鄂,中共党员,四川大学分析测试中心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级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生物医用材料,口腔硬软组织再生梯度纳米杂化材料,发表SCI论文十余篇,以第一作者/共同第一作者在BioactiveMaterials和ActaBiomateria-lia等国际知名刊物发表SCI论文5篇,获已授权中国专利3项、申请国际PCT专利2项、申请美国专利1项。
年11月金蜀鄂参加第九届先进纤维与聚合物材料国际会议并作报告
曾多次参与学术会议并作口头报告,参与多项国家级及四川省省级课题项目,曾获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四川大学“十佳学术之星”、四川省届优秀毕业生等多项荣誉奖项,入选四川大学第五届“研究生党员学长计划”,曾担任四川大学分析测试中心研究生会主席、副主席。
01、脚踏实地,从优秀走向卓越
提及对做科研、做学术的理解,作为学术之星的金蜀鄂有感而发:“做科研并非是一件复杂、神秘的事情,于我而言,做科研其实就是做人、做事、做学问,只要用做人、做事的态度去做学问,那么在科研上应该会达到一定的高度。重要的是,要选择合适的方向,脚踏实地坚持下去”。科研之路,道阻且艰,一路走来,行如其言。金蜀鄂秉承做人、做事、做学问的态度,勇于探索、勤于实践。
作为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研究生,他深知与有着不同专业背景的同学相互交流学习的重要意义,“通过与其他专业同学相互交流,我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才能拓宽知识边界。”谈起科研过程中自己积累的经验,金蜀鄂认为,科学研究者不可或缺的一大品质便是“胆大心细”,要有敢于创新、敢于打破固有思维与方法束缚的魄力,“要想取得创新突破,就要留意实验过程中的细节,如此才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解决问题”。
世上未有水到渠成之辉煌,每个耀眼成就的背后,都藏着无尽的坎坷。金蜀鄂学长也曾坦言,自己的科研之路并非一帆风顺,“虽然发表的论文算不上多,但投稿遭拒的经历却颇为丰富”,他自我调侃道,“曾有一篇文章被拒稿达十一次之多……”面对种种挫折,他也曾心情失落,甚至一度自我怀疑,但他并没有为负面情绪所困,而是选择相信自己、选择坚持到底,脚踏实地对论文反复进行大幅修改,研究成果终获知名期刊的青睐。
纵是金玉,仍需精心雕琢方可光彩照人。金蜀鄂在学术科研之路上的成长也离不开良师的栽培。他坦言,在诸多良师益友之中,对自己影响最为深远的一个当属伴其六年之久的导师李吉东教授。
忆起恩师六年来的悉心栽培,他感恩道:“李吉东教授严谨治学的态度、敢于创新的胆识,对我在硕博研究生阶段的成长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他的指导下,我在科研思维、研究方法和论文撰写等方面都有了非常显著的进步。”
金蜀鄂称,在科研上,李老师给予自己充分的信任和丰富的锻炼机会,忆起初来川大读研,李老师便让他同师兄一同去上海参加一场国际学术会议,“那感觉就像是没有父母陪同、独自出远门的小孩子”。
但正是通过这样一次又一次的锻炼,他也一步一步地成长。李老师不仅是其科研中的导师,亦是其生活中的朋友,如其所言,“这种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让我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开展科研工作,有李老师作导师,我深感幸运”。
年10月金蜀鄂(中)与导师李吉东教授(右一)和朱美芳院士(左一)合影
“在产出学术成果的过程中,调研文献、开展实验、论文撰写等工作要付出超过99%的时间和精力,而最终论文发表占不到1%。论文发表和专利申请都是外界对我们学术成果的肯定,但在准备过程中,我们难免会经历选题的迷茫、实验失败的沮丧、组会的焦虑,以及拒稿的失落。”
他总结道:“现在看来,正是这样的一次又一次的磨砺和考验让我逐渐了解科研的思路与方法,不断提升工作的逻辑性与完整性,更加深刻地懂得脚踏实地、坚持不懈的意义。”
然而,走出挫折的阴霾并非易事,当被问及如何走出心情低谷之时,他称找到有效的情绪宣泄方式非常重要,可以是吃顿火锅或看场球。于他自己而言,运动是最好的解压方式,“于我而言,运动是生活的调味剂,打乒乓球、羽毛球或参加骑行活动等体育运动不仅能帮助我保持较好的身心状态,还能促进我在科研安排和时间管理方面进行正向调节,从而提高自己在科研及学生工作中的效率。”
在年6月中国乒乓球公开赛(成都)上,金蜀鄂(左一)与国家队主教练李隼合影
02、服务奉献,自律即是自由
谈及学生工作,金蜀鄂一直努力践行“服务大家,完善自我”的精神。加入研会对他来说是一种别样的收获。在四川大学分析测试中心研究生分会担任主席期间,他的工作能力得到了锻炼。
尽管科研生活忙碌,金蜀鄂也积极参与了研会各项工作。得益于川大宽松包容的自由氛围、奋发向上的拼搏精神、以学生为本的服务精神,他得以去到不同的城市,接触不同的工作,认识不同的人。通过学校提供的多学科交叉平台,他能够与不同学院的同学相互沟通,增进了彼此间的快乐和友谊。
此外,通过多项组织活动,他也获得了一次又一次的成长,更好地提高了自己的团队合作力和领导力。在人生的各个阶段,他总是善于抓住机会,勇于尝试,给自己的生活增添不同的色彩和乐趣。他也鼓励学弟学妹们多利用各种平台和机会,走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开阔眼界,不断充实自己,让自己的未来多一条道路,多一盏明灯。
年12月金蜀鄂(后排右三)作“十佳学术之星”分享交流
金蜀鄂能够拥有这般丰富的经历主要得益于其强大的时间管控能力,他坚信:“自律即自由”。他一直坚持制定每日计划,按照事情的重要/紧急程度,依次完成各项任务,这让他不仅能够走进实验室,收获良好的科研成果,也能走出实验室,为自己争取一些自由时间。长此以往,成就感正向激励其不断前进。当然,他也提及,制定计划并不难,难的是执行,这需要很强的自律能力。
康德说:所谓自由,不是随心所欲,而是自我主宰。人生是舟,自律是水,以水推舟,方能扬帆万里驶向自己人生价值的彼岸。纸上谈兵谁都会,但如果不去实行那便只是天方夜谭。当然,他也十分热衷于运动,一路前行,不断探索。“世之奇伟瑰怪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勿论路途险阻,抑或蜿蜒曲折,唯有不忘初心、不违本心。金蜀鄂用真正的自律告诉我们,酝酿自我心境,抵消并享受外界环境未知的恐惧,如此方能登高望远,游目骋怀。
03、以点带面,率当战斗堡垒
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金蜀鄂也一直在践行。年他到匹兹堡学院进行宣讲时曾说道,青年人一定要树立远大理想,青年学者一定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他坚信,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学长从未懈怠自己的思想觉悟,一直坚持学习党史,以史明鉴,不仅做好本职科研工作,更树立了大局意识,积极投身新时代的社会主义发展建设。
年疫情期间,他为四川大学在鄂学子带来“微党课”——疫情防控中的中国力量,科技力量助力战疫。他结合专业背景向同学们介绍科技产品及技术助力战疫的实例,为同学们增强信心、树立旗帜。
年疫情期间,为川大在鄂学子带来“微党课”
身为一名党员学长,他在平时生活工作中,积极带动周围同学的发展,尽自己所能,为学弟学妹们讲述自己对专业领域的认识、科研经历、投稿拒稿的经验。他笑道,这也是为了让学弟学妹们少走弯路,也许每个人成功的经验不可复制,但是错误的经验往往可以避免。
金蜀鄂正如梅花一样,独自绽放,而他的余香一直激励我们学习前行。
后记
正如《异类》中“一万小时理论”所表述的道理一样,坚持的力量是最平凡却也是最伟大的。采访结束后,金蜀鄂学长向我们建议,一定要坚持“做人、做事、做学问”,在研究生的生涯中,坚持自己的习惯、坚持自己的性情、坚持自己的特质,自律自由,用心生活,一定会在川大这个舞台上肆意挥洒青春,遇见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