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白癜风专科医院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mbbdf/太原理工大学供稿
每个科研工作者都有自己的科研梦想,对于在太原理工大学工作40余载的靳钟铭来说,他的科研梦想包含在这句话中:“总是跟在别人后头是不行的,要出点头。”年毕业来到山西矿业学院(太原理工大学前身之一)后,靳钟铭以这一梦想为指引,为学校的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
过程与结果兼顾,做严谨细致的科研人
靳钟铭从小就是一名“学霸”,高中毕业时因成绩优异被保送至北京矿业学院(现中国矿业大学)采煤系,从此与煤矿相关专业结下了不解之缘。年毕业后,他来到山西矿业学院任教。
“我们那时候主要是搞学科建设。怎么建设呢?那就得出成果!”奔着“出成果”这一目标,靳钟铭在改革开放以后,先后完成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12项,企业委托横向项目29项。
当提起第一个科研项目时,靳钟铭记忆犹新:“我的第一个项目做的是采煤机改革。我在晋城矿务局调研时发现,工人们在开采时有60%的煤矿资源都因为大面积炮采的原因‘崩’到了运输机里,之后再用采煤机‘过滤一下’把剩下的煤炭装车,这简直就是把采煤机当装煤机用了嘛!”面对这种既发挥不了采煤机作用,又增加了开采成本的情况,靳钟铭对采煤机的滚筒、叶片进行了改造,通过与两名采矿工人在井下不断地试验、记录采煤机运行情况,最终在《煤炭科学技术》上发表了自己的第一篇论文:《镐刀形齿破煤效果的分析》。
靳钟铭教授
年,靳钟铭带头成立了采矿工艺研究所。研究所成立第一年,就一口气拿下了3个项目,之后又陆续承担了国家“七五”攻关项目、“九五”攻关项目等。在完成“九五”攻关项目时,从设计方案到现场施工,他都在现场。春节前夕他仍待在煤矿现场,去到井下看着工人在顶板上打眼、在煤块上打眼,“担心少打一个眼就会出事”,靳钟铭秉持着这样一丝不苟、严谨认真的科学求索态度,直至现场生产正常化。最终,该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我总觉得大学老师不搞科研就无法为教学提供支撑。”在这一观念的指引下,靳钟铭成为那个年代率先投身科研的大学教师,他的科研成果为之后的采矿工程教学工作与学科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教学与科研结合,做学科建设的带头人
来到学校的第一年,靳钟铭负责给电机系的学生讲授《采矿概论》这门课。“当时我们用的教材都是别人写的,总是跟在别人后头是不行的,要出点头。”心中有了这一信念,靳钟铭开始付诸行动。
一方面,靳钟铭在自己科研工作的基础上认真总结,完成多部科研专著:年在国内外首次撰写出版《煤矿坚硬顶板控制》科研专著,系统论述坚硬顶板的物理力学特性及其破断暂时平衡控制理论,填补了国内外该领域的研究空白。在总结多年从事放顶煤开采研究的基础上,于年又撰写出版了《放顶煤开采理论与技术》科研专著,系统阐述了放顶煤工作面的矿压显现规律及顶煤冒放控制理论。
《放顶煤开采理论与技术》科研专著
另一方面,靳钟铭将科研与教学相结合,主编并参与编写了多部专业教材:主编《实用采煤学》和《综合机械化采煤》,参编国家统编教材《矿山压力及其控制》《煤矿地下开采》,作为副主编编写出版了“九五”国家规划教材《采矿学》。
“我这个人爱动,总是静不下来。”靳钟铭这样形容自己。有了自己编写的教材,他又开始忙活学校学科建设的事。年,靳钟铭牵头申报成功矿山工程力学硕士学位授权点,同年采矿工程学科被评为山西省重点学科。年他又牵头申报成功采矿工程博士学位授权点。作为采矿工程学科带头人,年他带领师生全面高质量地完成了“工程”采矿工程重点学科的一期建设任务。年又带头申报成功矿业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档案馆为靳钟铭教授颁发捐赠证书
勤奋与实践并重,做提携后学的领路人
在靳钟铭40余载的任教生涯中,十分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我很少在实验室里搞科研,就算是纵向项目,我也会选择用横向项目带动纵向项目的方式来推进,只要你解决了实际问题,你的理论问题自然也就解决了。”有一次在横向项目中采样时,、学生拉了满满一车煤炭,当被询问是否能用完时,靳钟铭说:“煤样需要好好挑选,样本越多研究出的理论越扎实,还愁用不完?”
在靳钟铭看来,除了注重实践以外,作为学生必须勤奋,要自己找时间来学习、看资料、思考问题,合理利用好自己的时间。工作的那些年,靳教授养成了每天5点起床的习惯,在研究所是坐班制,常规时间他事务繁多,既要上课又要做实验,撰写论文和专著只能利用每天早上5点至8点和晚饭后至10点的时间来完成,在这样的长期坚持下,靳钟铭共发表论文余篇,被SCI、EI、ISTP收录30余篇,为青年学子树立了勤奋的榜样。
在“勤奋”和“注重实践”的培养观念下,靳钟铭的采矿工艺研究所里走出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人才。中国科学院院士赵阳升在年采矿工艺研究所成立之初,就加入了靳钟铭的科研队伍,他最初跟着靳钟铭下矿井,一步步熟悉巷道、工作面、支架等只有井下才能见到的场景,并意识到“要解决这些问题,光在实验室里做研究可不够,必须走到井下,去发现并认识深埋在岩石里面的规律。”
回忆起过去的经历,靳钟铭说道:“那时候赵阳升每天工作十一二个小时,一年中有三分之一的时间都在井下,他想做什么我都积极支持他,我们在一起工作了20年。”
靳教授科技成果丰硕却淡泊名利:“我评上教授就觉得很满足啦。这之后,我更多的是让学生们牵头做项目,项目完成了就把他们的名字署在前面。要把更多的机会留给年轻人。”对于靳教授而言,做科技创新的开拓者固然重要,但身为一名大学教授,做提携后学的领路人也十分可贵。不论是编写教材还是培养学生,靳钟铭教授都是在为培养拔尖创新人才铺路搭桥,科技创新有传承才能更好地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建功立业。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