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发现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中科院教授再度发声中国科研布局虽大但不 [复制链接]

1#
擅长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bdf/

了解更多科技资讯尽在“圈聊科技”。

今天跟大家聊一聊:中科院教授再度发声!中国科研领域布局虽大但不强,落后的技术超35项。

近年来中国科技迎来了飞速发展,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特别体现在航空航天领域以及通讯领域,经过多年的努力,也让中国成为了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每年对科研的投入以及从事科研的人数,也让中国步入了科技大国的行列。

早在年的时候,根据清华大学发布的一项数据显示,中国从事科研的总人数,占到了全世界总量的25.3%,而身为全球科研中心的美国也只有17%,时至今日我国科研人数占比,已经连续7年居于全球第一的位置,在科研投入上也始终保持在全球前三的位置。

根据相关数据统计,早就在年的时候,我国的研发经费总投入就已经是全球第二了,仅次于美国达到了1.57万亿,随后逐年递增,到了年在研发经费上的支出达到了2.17亿,占据全球科研投入总额的2.19%,而最为关键的一点是,在世界知识产权评估中,我国的创新指数直接飙升到了第14的位置。

在数据上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在科技领域的种种变化,看似已经没有什么毛病可挑了,实际上目前的状态可以用一句话很好的概括,那就是“强而不大”,这究竟有什么含义呢?

国内科技强而不大的背后

中国目前的现状就是从事科研的人很多,但是高端人才却极其的匮乏,这也导致了在很多的高端领域的技术很难得到突破。

就拿目前相对薄弱的半导体领域举个例子,据悉年的高校毕业生将达到万人次,然而其中跟集成电路学科有挂钩的,只有不到19.9万人次,而目前整个半导体领域人才的缺口已经达到了70万以上。

很显然在经历了华为事件之后,国人才彻底醒悟过来,国家也直接把集成电路设为了一级学科,很多高校也都开始布局相关专业的学习,前一段时间有多家企业联合成立的南京集成电路大学也正式挂牌了,这一系列的动作都在弥补中国科研“大而不强”的困境。

中科院教授再度发声

中科院教授刘云再度发声:“现阶段我国依旧有超过35项关键技术被卡脖子。”而主要原因就在于,虽然在年的时候总共投入研发资金达到了2.21万亿,但真正投入到基础研究经费的不足亿,占比不到6%。

而这35项“卡脖子”的技术,就包括了芯片制造最为关键的光刻机、高端的芯片以及操作系统等等,就拿其中的芯片来说,每年我们都需要花超过亿美元用于进口,一度超过了石油的进口额,这对于我们的科技发展及其的不利。

好在华为及时发现了问题所在,在芯片以及操作系统上很早就开始布局了,目前华为已经掌握了最为尖端的5nm芯片设计能力,自主研发的手机操作系统鸿蒙也即将问世了,只可惜的是华为只从事芯片的设计,并没有进行芯片制造工艺的研发,这也导致了在相关禁令之下,华为海思的麒麟芯片停产了,不过相信在华为以及国内企业的共同努力下,在不久之后海思麒麟芯片将会以更高的姿态回归。

目前国家也下发了关于芯片领域的相关指标,要在年之前实现芯片70%的自给率,而这一个目标需要靠国内半导体企业的共同努力,关靠华为是没有这么大的能量的,目前多家企业都已经实现了技术突破。

而北大的彭练矛教授提出的碳基芯片,更是成为了中国半导体弯道超车的希望,理论上碳基芯片对制造工艺的要求不大,依靠我们目前的水平,是有能力制造出来的,而目前硅基芯片已经无限接近摩尔定律了,要想进一步提升基本上是不可能了,目前各个国家也都在寻求解决方案,而碳基芯片是唯一通过理论论证的。

相信在各个企业和国家科研人员的努力之下,中国在不久之后将会彻底摆脱科技领域“大而不强”的困境,对此你们有什么看法呢?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