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发现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科研悲剧那么多,谁来关心科研人的压力 [复制链接]

1#
北京哪家治疗白癜风 http://www.ykhongye.com/m/

引子

前段时间博士学长老王退学了,一时间在学院炸开了锅。在老师和同学看来,博士老王为人温文儒雅,学术颇有建树,发表了2篇SCI,4篇CSCD,一直是学院的学术模范,导师的好学生,学生的好榜样。

可学长老王突然向学院提出了退学申请,据知情人士透露:博士老王来自农村,背着全村人的期望来到大城市读博,家里人指望他光宗耀祖,导师指望他更进一层,背负着家人和导师的期望,以及自己想要改变命运的渴望,读书特别刻苦,压力特别大。但是一年来都经历着焦虑、失眠、脱发等苦难的折磨,并有轻度抑郁,为了生命被父母无奈接回了家。

最近发生的老师和学生因科研压力大而去世的事件再一次在“知乎”上引起了对读博或科研压力大的讨论,有网友指出:“科研累科研苦科研生活好孤独”,“一入科研深似海,一把鼻涕一把泪”,“没有科研金刚钻,不揽科研瓷器活,不然不是你毁了科研就是科研毁了你”,“珍爱生命远离科研”等。

(图片来源:知乎截图)

案例:

8月18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生跳楼自杀。

9月初,浙江大学博士宿舍炭烧自杀。

9月10日,浙江理工大学学生跳楼自杀。

9月19日,南京大学博士生跳楼自杀。

10月12日,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司佳逝世。

10月13日,大连理工大学一名研究生被发现在实验室身亡,称自己为大连理工大学化学工程专业硕士三年级学生,因课题实验长期受挫可能面临延期毕业的压力,选择在实验室结束生命,留言希望下辈子做一只猫。

(图片来源:百度)

科研圈悲剧年年有今年特别多。悲剧事件有增无减,近年来,有关研究生自杀的事件屡屡发生,基本都和科研压力大、遇到奇葩导师、学业路途坎坷无法毕业有关。关于青年老师英年早逝事件也屡见不鲜,基本都和青年教师科研压力大、学校考核任务重有关。特别是今年,开学短短一个多月,浙大、南大等多所高校接连传出博士自杀事件,复旦又发生博士生导师英年早逝事件,每次看到这样的新闻,同样身在科研圈的我们都痛心不已。

科研压力那么大,压力从何而来?下面谈谈笔者的看法。

漫长而又缺乏成就感

读博是一个漫长而又缺乏成就感的过程,你取得的每一点点进展,都要消耗很大力气,需要长达数月甚至数年的阅读、学习、积累、创新,而不是靠惯性。

这种漫长的科研过程需要你熬过无数个日日夜夜,但最可怕的是当你无数个通宵做的实验并不符合预期,做的数据并不显著时,一切的努力都是额外功,一切的努力都是虚无缥缈的炮灰,努力和收获不成正比,努力全白费。

无休止的“工作”

读博就是一种职业,科研就是你的工作,在读博研究期间,你的时间看似自由,没有强制的工作时间,似乎每天可以当作假期。但这并不是件好事,因为绝大部分情况,你除了在工作时间工作,还要熬夜工作,而且你的假期也会是你的工作时间。这种没有明确界线的工作和生活时间是非常难以平衡的,恶化后就是严重的生活不规律。这种无休止的科研工作会让你焦虑自闭。

卑微的勤奋,不可及的创新

读博之后我真正理解了为什么都说创新是最难的。有句话说,能用钱解决的问题都不叫做问题,在科研方面也是这样的道理,能用勤奋解决的问题都不叫做问题。而读博之后,你会觉得勤奋可能是这世界上最简单的事,对于博士来说勤奋是最卑微不可提的,而创新是最遥远不可及的。

对比后的无奈与无助

对比是件可怕的事情,看到同事、同学、朋友,产生无形压力真的多。对比你的同龄人娶妻生子买房买车,老婆孩子热炕头何不是一种“天伦之乐”,而你面对车子票子房子只能是叹息无泪,你只能是宿舍、图书馆、实验室三点一线的孤家寡人。比如你的博士同学,迎娶白富美,发表SCI,走上人生巅峰,而你只能替别人瞎激动,看看自己论文写不出,文章发不出,对比之后的可怕可悲会让你觉得可耻,这种压力让你自卑,甚至走上悲剧。

未来不确定性的担忧

尤其是近几年,博士就业难频频登上热搜,对未来就业的不确定性会使你深深地怀疑读博的初衷和价值,你的科研和就业压力在会自我怀疑中越来越大。此外,每个人都有一个理想,但每个人都不知道自己离它有多远。博士期间更是如此,未来会继续科研,还是转行入社,在博士的前三年都不一定会确定下来,理想再丰满,自己也看不到结果。这些都是未知数,除非到了最后一刻。这种不确定性会让人焦虑,长期下来,很容易使人变得脆弱焦躁。

外来的各种打击

辛苦做的东西老板居然说是垃圾;做的无数次的实验还是失败但是找不出原因,也不知求助谁,关键是也没人愿意给你帮助;投出去的论文永远是了无音讯、石沉大海。外来的各种打击会使你焦虑不安,内心充满自我怀疑。

科研的孤独

博士学习再也不是几个朋友聊一聊就能解决了的,诚然很多时候学长、老师的经验可能对你有帮助,但这都是辅助,真正要捅破窗户纸的人还要是自己。这种孤独的感觉是非常无助的。

科研的压力无处不在,关键是如何排解压力?

1.对于科研人自己而言。第一,固定作息时间,身体才是最大的资本;第二,勇于接受现实,胜败乃兵家常事,大不了从头再来;第三,不攀比不对比,我就是我人间不一样的烟火;第四,耐得住孤独才能看得见繁华,学会与孤独为伍,但是还是需要适当的放松,博士也是有逛街、蹦迪、K歌的权利;第五,给自己一个短期目标,其实有时候发现一些焦虑的情绪大多来源于学太少想太多,把想法落实下来,一步一步踩实来。

2.对于外界而言。第一,导师要多些尊重和鼓励,少些打击和讽刺,多些帮助和督促,少些指责和辱骂,对学生的关爱导师责无旁贷。第二,学校要多些指导和帮助,多些人性化,少些量化要求和指标,少些非人格化。第三,社会多些包容和认可,为科研人提供宽松的科研环境,不要一味的“唯论文论”。

科研的压力是无休无止、永不停息的,对于博士生而言,随着时间的流逝,压力会变的越来越大,心中好像有块小石头在不断变大变重。压力无处不在,关键是如何保持好的心态,如何战胜压力,积极生活。如果不能够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多半会因为长期处于这种压力下而变得心里抑郁,最终走上灰暗的深渊。

最后,笔者呼吁社会各界多关心关心科研人的压力吧,不要让悲剧重演!!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