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对于科学的认知,偏向于应用性、功利性,让本该有情怀追求的科研工作者,变成了科研“民工”。因此,目前的社会导向、价值观导向,并不利于纯粹的科研人员生存。
文:本刊记者庄文静责任编辑:李靖
不久前,中科院合肥研究院下属的核能研究所90多人集体离职,震惊高层。连最忙的副总理刘鹤都亲自出马了,可想而知出了多大的事。
离职的科研人员,大多数是博士毕业,拥有事业编制。如此集体辞职事件,影响有多恶劣,舆情冲击性会有多大,不难想象。
毕竟,这些人背负着国家责任,中科院作为中国科研系统的中流砥柱,即使在中央号召过紧日子的情况下,年还是拿到了超过亿元的预算资金,清华大学拿到了.72亿元,可见国家对科技研发的重视。
有媒体认为:刺激90多人离职的主要原因可能有两个:一是中科院核所长期的管理问题积累,二是今年5月开始的院内改革成为直接诱因:形成了权力与资本的博弈,行政权力与学术霸主的对抗。
有新闻报道提道:“集体辞职事件的导火索,是院方强制为核所更换保安,核所科研人员认为自身权益被侵犯”。
那么,对于目前全社会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