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发现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又现学二代中科院领导拿科研成果帮儿子 [复制链接]

1#
北京白癜风医院 https://jbk.39.net/yiyuanfengcai/yyjs_bjzkbdfyy/

近期,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研究院刘建国院长因利用自己实验室的科研成果为儿子升学铺路一事受到了网友的广泛质疑。一时之间,舆论哗然,网友们纷纷感叹,终究是《我的区长父亲》照进了现实,成为了现实中的“我的院长父亲”!

01诸多巧合直指院长为儿子升学“铺路”

事件的起因是近日有网友发现中科院实验室的某一科研成果忽然“摇身一变”成为了青少年科技竞赛中的获奖作品。父亲实验团队的科研成果为何会突然成了儿子的参赛获奖作品?这究竟是“巧合”还是故意“铺路”?

带着这样的疑问,相关人员进行了更加细致的调查。

经过调查后发现早在二零一五年刘建国院长就曾将自己实验室的科研成果提供给儿子获奖升学。其子凭借着一款“污染气体的识别和检测装置”获得了多个省级、国家级奖项,并成功被保送到合肥市的重点中学就读。

然而这款实验装置却与刘建国院长在二零一二年的一项科研成果高度相似,无论是外观装置,还是具体运行原理,都可以说是一模一样。

不过,“巧合”远不止于此。近期,就读于合肥市某重点中学的刘建国之子再次被扒出其在二零一八年的一款发明装置与刘建国之前所申请的国家专利高度相似。刘建国之子也再次凭借着这项发明获得了全国青少年创新成果竞赛三等奖等多个科技创新大奖。

对此,刘建国儿子的任课老师表示:

在整个参赛过程中,刘建国院长的确给予了孩子很多指导和帮助,这种情况属于“大手拉小手”。毕竟在父亲的实验项目中,儿子有所参与也非常正常,相当于是父亲找了一些东西给他做。

老师的这一番话相当于间接承认了刘建国院长的确存在利用自己的资源优势为儿子获奖升学做铺垫的嫌疑。

对此,刘建国院长并没有给出正面回应。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也只是做了简单回复,表示事件仍在调查之中,具体结果需要等到调查结束后才能予以公布。

02为人父母,为子女计,但不得越界

该事件被扒出之后,也迅速引起了网友们的热议。不少网友对刘建国院长利用自己的科研成果为儿子升学铺路一事感到十分气愤,认为他是在利用自己的资源优势阻碍教育公平;

当然,也有人认为作为孩子的父母,为孩子的前途考虑本就无可厚非,即便是换了自己,自己或许也会选择同样的做法。

笔者认为古语有云:“为人父母者,必为之计深远”。作为父母,必定要为子女的发展前途考虑。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刘建国院长作为中科院研究院院长,本身就在学术界有一定地位,拥有的教育资源更是数不胜数,或许在他看来,利用自己的实验团队的科研成果为孩子提供思路并没有什么不妥,如果父亲都不能在学业或者研究上指导儿子,未免太不近人情。

但必须要注意的是指导应该要有“度”的限制,如果是在不影响公平竞争的前提下为孩子提供一些正常的指导尚能接受;相反,一些越了界的指导和太过“离谱”的指导则是在破坏教育公平,必须遏制。

只是这个指导上的“度”和“界限”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很难把握,也可以说是几乎没有把握的可能,这也就造成了一些“学二代”可以轻轻松松地通过父母所拥有的资源获得各种优质教育机会。

03“学二代”——教育公平的“绊脚石”

俗语“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讲的其实就是家庭文化资本在父母及子女之间的代际传递。在教育子女的过程中,父母所享有的资源优势也会逐步向子女进行过渡,最终转化为子女学习成长的“动力”。

现实生活中,“富二代”、“官二代”“学二代”等的存在是这种社会关系最直接地体现。他们利用父母所拥有的社会资源以及社会地位不断地为自己谋求发展捷径,可以迅速占有平民子女通过奋斗也难以获得的权势和资源。

在这件事情中,人们之所以对刘建国院长利用资源优势为自己孩子谋取利益如此深恶痛绝,也正是在于他们的后代可以通过父母所拥有的教育资本毫不费力地占据其他孩子通过努力也难以获得的教育机会。

而在中国,教育机会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稀缺资源,尤其是优质教育机会,少之又少,大家都在努力向前奔跑,然而有的人却可以通过捷径来轻松获得,这实际上就是对教育资源公平的践踏。

对此事件你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在下方评论区留言评论!

我是白描,专注分享硬核教育知识,解读热点教育资讯,更多精彩,敬请期待!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