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发现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为什么研究生遇到教学科研两不误的导师,越 [复制链接]

1#

你的导师能否做好“左手教学,右手科研”?你认为要求导师教学科研两手抓是必要的吗?

在过去的一周里,我们收到了近两百位科研人的心声。整体看来,只有五分之一的调查参与者表示导师教学和科研都擅长,约35%的参与者认为导师都不擅长;而在“偏科”的导师中,擅长科研的导师数量大约是更擅长教学者的两倍。

导师“偏科”对学生有怎样的影响?大家对导师又有怎样的期待?来听听科研人的心声吧。

“如果能多一点项目就更好了”

一个不擅长科研的导师可能给得了知识,却给不了资源。学生容易感到缺少好的项目,或者在科研上缺乏有效的硬件支持;但如果导师有认真负责的态度,学生也能受益良多。

导师给本科上课,口碑很好,本校本科生有很多人因为他人好教课好而选择保他的研究生。但是项目不太多,而且西北地区本来经费就少,所以老师花钱不那么大方,很多想买的设备啊之类的,就会考虑再三。

其实感觉老师这样没有不好,如果能多一点项目会更好~~~那样教授可能两三年前就评上啦!

更擅长教学,不过没有太多的影响。老师会在大方向上给你把握,提出建设性意见,其他的让自己自由掌控,不管遇到学习还是生活,都会想办法帮助自己。

导师名气不大,带学生却是十分认真负责。困扰是发文章有困难,但是跟着导师以来我自己提升非常快,学到很多东西,这样的成长是让人扎实安心的。

我的导师是骨科教授出身,同时兼具管理职务,因此总是能带来很多前沿资源和信息,能整合很多平台,我从研究生开始读,在这个团队里开拓了眼界,格局也变大,思维也得到很大启发。

但老板是一个摇大旗的人,拿回来的项目和课题只能靠自己摸索做。有前面的师兄带路还好,如果没有就自己抹黑做。有时无法判断,感到迷茫,不知道在这里的空间是什么?

导师更擅长教学,科研基本上是瞎指挥。我觉得他把重心放在了教学上,一个本科生比研究生重要,有的硕士投入比博士多。希望他能把短板补上,不然真的这个课题组要散了。做的东西杂乱无章,又出不了啥好文章,数量也少。

上课感觉收获很多~但做创新项目的时候就会感觉每一条路都走不下去…

读博读了一年,文章自己构思,发给老师老师也没看,通常就是大概说几句,然后让我自己再修改,实际上我也不知道要怎么修改,我很茫然,但是又不能“顶”回去,所以写文章的周期很长。

我希望他能够更多的引导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的逻辑能力,而不是让学生这个项目做一点,那个项目做一点,到最后啥都没学到,他还美其名曰我培养出了多少多少学生,是生产出来的吧。

“和老师的交流仅限于帮他取快递”

更擅长科研的导师虽然资源丰富,但是他们的学生常常提到一个词:放养。

“学术明星”导师往往时间分配紧张,无法给学生足够的指导。但如果学生比较独立,也有足够的能力,跟着这样的导师也是一个很好的锻炼机会。

导师平时都很忙,没什么时间管学生……有种自生自灭的感觉,希望导师能多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