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仙炖迷上了“搞科研”。
过去一年里,小仙炖与多家知名大学联手搞实验、发论文,正力图摘掉燕窝“智商税”的帽子。
年2月底,小仙炖更是大力宣传自己是首位通过人群效果试验,证实燕窝健康价值的公司。
只是,仔细观察小仙炖的“研究成果”,依旧疑点多多。
争议已久的燕窝“智商税”玄学,真能被打破吗?小仙炖的科研人设,能立多久?
与高校频频联手,欲摘“智商税”帽子
上个月底,小仙炖宣布,与中国农业大学团队合作的人群试验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据小仙炖的说法,试验证明了鲜炖燕窝可以改善皮肤锁水能力、提升皮肤弹性、改善油水平衡,以及调节肠道菌群。
该试验涉及近百位志愿者,历时一年半,并获得了由咨询机构FrostSullivan(弗若斯特沙利文)颁发的“中国首个经人群效果试验的鲜炖燕窝”市场地位确认证书。
这只是小仙炖科研版图的其中一步。
去年年末,小仙炖宣布联手中国农业大学、山东大学、兰州大学等各大学,开启名为“科学滋补+专业养生”、长达三十年的科研战略,看起来,它是要下一局为燕窝营养背书、终结“智商税”争议的大棋。
目前为止,此项目看起来“成果颇丰”:小仙炖与山东大学合作,发现燕窝中除常见的蛋白质和唾液酸外,还有具保湿、修复、抗衰老功效的神经酰胺和植物鞘氨醇,以及能参与人体免疫调节的葡萄糖苷等;与中国农业大学联合,发现服用鲜炖燕窝能调节肠道菌群、改善免疫;与日本齿科大学合作,发现食用鲜炖燕窝可以提升皮肤抗氧化能力、抑制炎症产生……
在知网上搜索“北京小仙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可以发现其发表在期刊上的文献多达22篇,其中不乏科研界权威的SCI期刊,且公司高管林小仙等还多以第二、第三作者的身份出现。
▲小仙炖发在期刊上的文献(部分),图源来自知网
通过科研,小仙炖将燕窝的功效扩展至美容养颜、调节免疫、促进消化,在孕期服用还有利于婴儿发育。小仙炖用种种科研结果试图说服消费者——燕窝不是“智商税”。
然而,不管在消费圈还是科研界,燕窝被一些人扣上“智商税”的帽子由来已久,小仙炖的科研,真能打破这个争议吗?
力证燕窝健康价值,但说服力不足
小仙炖的科研成果,看似有理有据,但说服力不足。
首先,小仙炖发表在《山东大学学报》的论文中提到,燕窝中含有组成皮肤屏障的神经酰胺,以及具有降血脂作用的橙黄决明素葡萄糖苷等成分。同时,论文中也提到,上述成分是在不同温度炖煮燕窝时的次生代谢物,会随温度而改变,而燕窝制品的质量应与活性化合物的含量密切相关。
翻译过来,就是这些成分在燕窝中既未必稳定,也不能确定含量。
而在宣发端,严谨的学术论述被缩减成“在燕窝中发现神经酰胺、植物鞘氨醇、葡萄糖苷活性成分”,巧妙地避开了“量”的问题。
其次,小仙炖发表在SCI期刊《光谱学与光谱分析》的论文中,科研人员用燕窝冻干粉溶液为小鼠灌胃,发现服用溶液后的小鼠肠道有益菌群上升、有害菌群下降。
而在宣传海报上,小仙炖以此作为“充分证明食用燕窝可以调控肠道菌群,改善人体免疫”的论据,却没有明确指出这是在动物身上试验得出的结果,而非在人体内发生的反应。对人体是否有一样的效果,或许还需进一步验证。
▲小仙炖宣传海报与论文对比,图源来自网络
另外,若仔细观察能发现,小仙炖大力宣传的“权威认证”,也只是咨询机构FrostSullivan(弗若斯特沙利文)的“市场地位认证”,而非科研或行业机构的成果认证。
▲FrostSullivan颁发的市场地位认证证书,图源来自小仙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