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发现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中科院大连化物所耕耘二十余载把冷板凳焐热 [复制链接]

1#
治白癫疯办法 http://m.39.net/disease/a_5419408.html

包信和院士团队部分成员。中科院大连化物所供图

在现代化学工业中,大多数产品生产都与催化过程息息相关。但长期以来,催化过程被视为科研领域的“黑匣子”,很少有人知道这个过程究竟发生了什么。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大连化物所”)包信和院士带领团队,在催化基础研究和应用领域耕耘20余载,提出了纳米限域催化等新概念,揭示了这个“黑匣子”的奥秘。11月3日,在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包信和等人完成的这一重大成果,斩获了我国自然科学领域的最高奖项——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

“在纳米催化这条研究道路上,团队已经坐了20多年的冷板凳,坚持了20多年。但团队始终相信,科学研究只要方向对,就不怕路途遥远。只要坚持,再冷的板凳也能焐热。”包信和说。

从现象到理论

年,包信和完成了在德国马普研究所近6年的合作研究,来到大连化物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扬起了催化基础和应用研究的风帆。

作为改革开放后新一代的归国科研人员,包信和告诉记者,国内的科研环境和条件已大大改善,“研究就是要瞄准催化中的关键科学问题,解密催化‘黑匣子’,做有意义的研究课题,服务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

能源小分子的转化,离不开催化剂。

包信和介绍,活性金属,如铁、钴、镍等都是常用的金属催化剂,但活性金属特别是纳米催化剂,在实际反应过程中往往面临活性物种化学价态难以控制、催化性能难以调控等难题。

年,研究团队发现,碳纳米管不但能限制纳米粒子的尺寸,还能稳定配位不饱和的还原态金属物种。这些导致碳纳米管内外的纳米粒子活性有较大的差别。

这一现象引起了包信和的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