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发现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评论科研人也应有多样化人设 [复制链接]

1#

科研人“刻板严肃”“难以亲近”?这或许是人们的固有印象。但其实,与普通人一样,他们也有喜怒哀乐,“人设”多元

撰文/罗中云(本报评论员)

编辑/吉菁菁

最近,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NIBS)所长、中科院外籍院士王晓东和同事、学生们一起制作的贺岁视频《苦行僧》科研版、solo大作《晓东RAP》火出了圈。据称这已是王晓东的课题组第七次放送贺岁视频,视频中,作为专业领域有较高声望的大科学家王晓东身穿实验服,在天台上抱着电吉他,前仰后合地忘情弹奏……

▲王晓东(左)与学生纵情放歌。(图片来源:科学网)

一般人的印象中,“严肃、高、冷”似乎才符合科研人员的形象,尤其是科研“大佬”,更是“不苟言笑”“难以亲近”。但现实的科研界,许多人都有着多彩的一面。比如钟南山院士,一面是呼吸疾病领域的科学权威,另一面是健身达人,亮出的肌肉“杠杠的”;吴文俊院士则认为“做数学不是成天趴在桌子上”,只要能找到有趣的书他都“胡乱”看。参加国际会议的空余时间甚至童心未泯去游乐场玩儿。

其他很多大科学家也有很丰富的业余爱好,比如钱学森对音乐情有独钟,他自认为是一个“超级乐迷”,曾表示“音乐让思维变得活跃与广阔,艺术的修养对我后来的科学工作很重要,它开拓了科学的创新思维”;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最爱的也是音乐,他常在田间地头拉小提琴,称小提琴声是“最能触及灵*深处的声音”;物理学家*昆工作之余特别喜欢看武侠小说和侦探小说;汉字激光照排技术的发明人王选喜欢京剧,家里收藏了梅兰芳、马连良、程砚秋等京剧名家的大量珍贵唱片;大气物理学家叶笃正擅长多项体育运动,喜欢打乒乓球、溜冰、探险,而且在视力下降之前,看武侠小说是一大爱好……

▲袁隆平在自家小院拉小提琴。(图片来源: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

科研人本来并没有统一的“人设”,“刻板严肃”等往往是人们对他们的一种刻板印象,这种刻板印象很多时候不利于科研人走近普通人,并有可能给这个群体的生活带来困扰。就好比网上有人将金庸武侠小说中的一些人来比喻高学历女性,称她们本科时候还是可爱的*蓉,读到硕士变成了高冷的赵敏,读到博士则进一步变成心理变态的李莫愁,到博士后就已是完全不食人间烟火的灭绝师太。这些错误观念给高学历女性的婚恋等造成了不少负面影响。同时,对于科研人员的一些不好的刻板印象还可能影响到一些青少年未来从事科学研究的信心,降低科研工作的吸引力。而这,对于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都是十分不利的。

要想革除这种弊端,可多创造一些可让普通人走进科研院所、走近科学家的机会,让大众了解真实的科研人及科研工作。科研工作者和普通人一样有各种业余爱好和喜怒哀乐,可通过一些有趣的方式展现给公众,让更多的人看到他们多姿多彩的一面。这样做还可让更多的人,尤其是青少年消除对于科研“苦行僧”的恐惧感,从而增强科研工作的吸引力,并使科技创新有更广泛的社会基础。

出品:科普中央厨房

监制:北京科技报

北科传媒

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未经授权谢绝转载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