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情况,大概率是论文没读懂,没读透。
有小伙伴可能认为,老师让你读文献是让你了解领域进展,看看有什么新的idea。
这其实分情况,如果你是比较资深的研究者或者深入了解该领域的同学,那么读文献就是找新进展和创新点倒也没错。但对于科研新手,老师让你读文献其实目的大多是让你学习这个研究方向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你要是连这个研究方向最基础的技术、思路、方法都搞不懂不了解,读新文献找创新点也是白费力气,因为你根本不知道哪里是创新点,这个点有多重要。只有对于那些老手,读文献才更多专注于跟踪一下新进展,看看同行们有什么新方法。而题主的情况,大概是第一种。
一个与我们合作多年的老师前两天给我讲了一个事,去年他带的一个新研究生同学,给了她一篇论文让她读。原本只是让她简单了解这个领域的研究路数,让她熟悉一些这个方向的专有名词和技术。
结果等组会让她汇报的时候,这个女孩给了老师一个大大的惊喜。她的汇报足有半个多小时,从研究背景到研究思路,从每一个研究步骤到研究中遇到的难点如何解决,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地把这篇论文分析了个透。
这是学生做得其中一页PPT:清楚描述了研究中的一个关键点,权重是如何计算的。
加权方式
这个老师后来跟我感慨,其实这个小女孩的水平,已经不比一些博士生差了。听完这个女孩的汇报,老师就明白这个同学到底学到了什么,学得怎么样,甚至下一步的具体开展研究该怎么办,研究计划和规划如何设计。
所以,如果你看了几篇论文却没东西汇报?或者感觉没学到什么东西?
那一定是你不会读论文。
学会读论文是每个科研新手的必备技能。甚至可以说,做研究的第一步也是极其关键的一步就是看论文。
当你认认真真深入细致地看几篇论文,能汇报的东西,学到的东西都太多了。
对于那些科研新人,我接下来给你一个详细的教程告诉你,如何看一篇论文。
一、首先你要明白,你要从一篇(或者多篇)论文中获得什么?
我先列举你可以从一篇好论文中获得哪些信息和知识,然后再告诉你该如何获得它们。
论文的创新点,也就是俗称的idea该研究方向的背景和进展研究思路,研究逻辑研究过程中的难点以及如何解决具体技术的具体问题该研究方向有待进一步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很多同学觉得,一篇文章最重要的是创新点,也就是idea。其实并不是这样,尤其是对于科研新手来说,文章的创新点对你没有那么重要。科研新手对于研究领域都了解到不透彻,其实根本意识不到创新点的意义。而且,你的导师其实会给你指定方向,他对于研究领域的了解和创新点的思考会比你读几篇文章来得多得多。
如果抱着学习的目的来读论文,一篇研究最重要的就是研究逻辑,过程中的技术细节以及如何解决,也就是我刚刚列举的3-5点。
那么,你要如何获得这些知识?
二、怎么读论文,读什么
下面,我就从一篇文献的先后顺序来讲讲你应该怎么读,又获取哪些信息
一篇研究性论文,大致分为四大部分:介绍(Introduction),方法(Method),结果(Result),讨论(ConclusionDiscussion)。
不同期刊和论文会有少许的不同之处,不过基本结构都是一样的。科研新手读一篇论文,尤其是自己比较陌生领域的论文,应该从介绍开始。
1.从介绍,了解研究概况
“介绍”部分主要简要描述和整理研究领域和研究方向的现状。如果读一篇文献你没法对研究现状有一个清晰的认识,那么读了几篇这个领域的文章,你应该可以很清晰地认识到这个方向研究背景以及现状是怎样的了。
接下来还有进阶玩法,你还可以通过大家共同引用的文献,找到这个领域重要的研究甚至据此挖掘出领域的大牛研究者。一般好的科研文章,引用的文献往往都是质量比较高的,你看他的引文比你自己查文献效率要高看到的文献也要更好。
如果你发现了某个大牛研究者,不妨搜索这个研究者的个人主页。很多大学和研究所都会给自己的教授建立个人主页,你可以通过他的个人主页发现这个教授其他的研究论文以及兴趣点。你去看大牛在做什么,他的研究方向和兴趣点是什么,往往就代表着这个领域的前沿。
只看你手里这几篇文献归纳领域现状其实并不准确,作为拓展了解,你可以去查一下近年的本领域或方向的综述。综述文章会对领域有逻辑清晰的类别归纳和总结。
通过综述文章,你就可以找到你自己读这几篇文献属于这个领域哪个方向的研究,这个研究目前进展情况如何,这个研究总体概况怎样。
这些信息都是非常宝贵的对于领域总体概况的认识。
其实一个领域的总结就像一颗大树。最初始最基础的研究是树干,然后有很多枝杈,代表着不同的研究思路和方向。
接下来才是许许多多细节的研究,就像树叶一样。通过综述,你可以去形成这样一种概况认知。你读的文献如果是“树叶”,那么你不妨回去追溯一下它们属于哪个枝杈,树干是什么。
2.精读一篇文章的“方法”和“结果”部分
文章主体内容,一般也就是方法(Method)和结果(Result),这两部分是一篇文章的精髓和关键。
(1)读“方法”和“结果”,重要的是读懂论文的逻辑。
只有读懂了逻辑,你才知道作者每个步骤做了什么,为什么要做,这些步骤有什么意义,如果是你做这个研究你会怎么做。
一篇合格的科研论文,每个研究步骤都是符合逻辑的,就像一道数学题目,它有着完善严谨的逻辑链条。读懂逻辑的关键,其实就像做一道数学题。题目是啥,要解决什么问题,每一步是怎么解决的。
尤其是当你读多篇这个领域的论文时,你其实更容易读懂整个逻辑。这就像你如果做很多道数学题,你就能发现这些题目内涵的规律和逻辑了。
(2)读懂文章逻辑的一个重要技巧,就是重视论文中的“图”和“表”。
图表往往代表着一些核心的结果。我们写论文的时候都知道,编辑有的时候会让你把一些重要的数据,或者方法做成图。所以反过来,一幅图往往也代表着一个重要的结果或方法。
有的文章会把整个技术方法路线做成图,这幅图其实可以认为是官方给你总结好的研究逻辑。
比如这篇文章,你看完图就知道,这篇文章的整个研究路线是怎样的了,接下来再读文章的时候,你的脑海中自然而然会有整体的解构,知道自己正在读的是哪一部分研究,这部分工作做了什么,有什么用处。
图表1
再比如,这篇文章把最难懂的技术细节,用图来进行了描述,你读文字可能读十遍都不懂,对照着图来看,一遍就能弄明白。
同时,对于那些重要的结果,你除了解读它意为着什么外,你还要注意,为什么作者要做出这个结果,这个结果在逻辑链条中起到一个什么作用。
(3)在读懂逻辑的基础上,再仔细阅读一些技术细节。
这些技术细节,都是你未来从事相关研究的关键。而当你阅读多篇这个领域论文的时候,你其实往往能发现更多东西。
如果你在多篇研究中,都看到了某些步骤或者某个技术,那么这个步骤或者技术就可能是这个领域的通用技术,你需要仔仔细细的研究透它,去找教材,找网上的资源,找其他论文来详细读一读,甚至找到这个技术的原发论文,看看它本来是什么样子的。
你还需要思考这几篇研究有没有共性的思路和思维,比如研究从哪里入手,需要做什么样的实验,进行了哪些验证来验证结论,是否与其他实验或者方法做了对比,常用的对比方法是什么等等。
如果你发现这些文献的研究方法是类似的,但其中有一些不一样的细节。那么这些细节也值得你提起主义。你要去判断一下这些不一样细节出现的原因,是因为某个实验做不出结果,所以用了别的方法去实验?还是某个指标用传统方法不好测量所以才用了新方法?还是某个实验步骤其实并不重要,所以可有可无?抑或这几个方法其实可以通用,选择哪个都可以?
这些都需要你自己找到,并且提出你的思考和结论。
3.结果与讨论,看领域潜在研究点
对于大部分文献,这一部分其实不是很重要。但是你仍然可以从这部分看到本领域还有什么待解决的为题或者潜在的研究方向。这也是对你自己的研究的一些启发。
我相信,你如果按照这样的路数读一篇论文下来,一定可以收获很多真正有用的干货,老师也会对你刮目相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