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发现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疫情下船运减少海洋安静了,科学家11年 [复制链接]

1#

人类对于茫茫大海所知仍然有限,海洋广阔又深邃,能见度有限,只有声波是较佳的探测工具,因此常用的探勘海洋的办法是使用声纳。海洋生物也会发出各种不同的声响,成为研究海洋生态的可能工具,但是,当人类拥有侦测水下声音成熟技术的时候,大海早已是繁忙的交通要道,无数船只的声响,把自然生态的声音都掩盖过去。

于是,11年前,美国环境科学家杰西奥苏贝尔(JesseAusubel)不禁梦想着,要是有一天,海上所有螺旋桨船舶都能停驶,让科学家能好好倾听海洋中原本的自然生态声音,那该有多好?那将可以在数百英里之外就听到蓝鲸之间的低语,也能录下海豚沟通的喀达声,没有人类活动的刺耳声音掩盖,这将会是海洋生物学家的天堂。

杰西本来心想会不会能有一年的时间能达成这样的「宁静海洋」?当然,想要人类船运停止一年,那也太疯狂了,所以杰西的愿望缩减为一个月,最后想说,就算一个小时也好,不过全球海洋上随时都有船只出航,想要同时有一个小时没有船只在航行,那也是天方夜谭。

但是科学家也有做梦的权利,杰西与约上百个有共同梦想的科学家,在年,提出了要是有这样的机会,该如何利用的办法,即「国际宁静海洋实验」计划,准备这样的计划看来是「想太多」,但是,机会是给准备好的人,计划提出5年后,因为全球疫情的关系,海上运输大减、船舶航行速度也減慢,结果杰西所梦想的「宁静海洋」,竟然部分成真了,而且不是一小时、一个月,看来至少要持续数个月。

疫情发生对科学家而言是「天赐良机」

科学家们原本是预期大风暴后一两天,由于担心巨浪风险,渔民不出海,船只绕道,海上钻油平台休工,而产生区域特别宁静的时刻,但疫情则造成全球性的影响,据MarineTraffic数据,在美国东北主要港口,相较于年同期,船只交通量大减将近一半,欧洲主要港口如里斯本、安特卫普、勒哈佛尔、鹿特丹则下降25%。

科学家们并不希望疫情发生,但是,既然都发生了,这的确是「天赐良机」,非得好好利用不可,因为下次全球海运减缓不晓得什么时候才会发生。年5月时,全球科学家依照计划,串联全球座水下监听站,其中还包括6座过去是用来侦测水下核子测试的监听站,用来观察海洋生态的声响。部分监听站有线路与陆地相连,但其中许多则需派船去取得监听资料。

研究的焦点会在于所谓的「定声传远」(SoundFixingandRanging,SOFAR)途径,也就是在海洋分层中自然形成的声音可以传递长距离的层带,声音可在这条大约一公里深的海水层中不断反弹传播,绕着地球传达数百甚至数千英里远。须鲸与长须鲸利用这个区域来传达求偶的情歌,或是彼此唱和,不过人类产生的噪音,不论是船只的螺旋桨声,还是核子试爆的爆炸声,也同样会被引入这个区域,而传遍全世界。

个监听站正是分布在这条层带不同地点,由许多不同机构经营,监听能力也各有不同。最偏僻的监听站位于西班牙外海4公里远处,由加泰隆尼亚理工大学经营,记录范围可达10公里远。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组织(ComprehensiveNuclearTestBanTreatyOrganization)所拥有的6个监听站,能准确听出何时何地有人进行核试验,这样的超强监听能力也能用来记录远在另一个大洋中的鲸鱼。

这次机会之窗让科学家们能观察并验证过去许多假说,一些研究认为大型鲸鱼为了适应人类活动产生的海洋噪音,不得不加大叫声的音量,以利在嘈杂的海洋中能听到彼此,一旦人类噪音下降,牠们是否会降低叫声的音量,或是沟通更顺畅呢?

另一方面,科学家认为许多海洋生物迁徙到较安静的地区活动,噪音较低让牠们较容易找到食物与同类,若人类噪音下降,可能可以看到海洋生物迁徙改变栖息地。在温哥华与苏格兰,目前的确有观察到,杀人鲸来到比平常更接近市区的海域。

不过,这些假设,都得到年底,研究者取得监听资料,并与过去的资料比对后,才能证实或推翻。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