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白癜风医院 http://www.pimjz.com/m/美国罗切斯特大学的科学家们本周宣布了一项关于超导材料技术的令人兴奋的进展,为将来在室温条件下轻松传输电力提供了可能性。如果这个梦想实现,将会在所有使用电力的领域,从智能手机到磁悬浮列车再到核电厂等,带来颠覆性的变革。
然而,这项最新成果来自一个备受争议的团队,这也降低了该研究在业内的可信度。
一般来说,电流在通过电线时会遇到阻力,一些能量会以热量的形式散失。大约一个世纪前,物理学家们发现了被称为超导体的材料,能够神奇地消除电阻。但这些材料只能在极低温度的超自然状态下实现零电阻,这限制了它们的实际应用。
几十年来,科学家一直在寻找能够在室温下工作的超导体。
3月8日,罗切斯特大学机械工程和物理学教授兰加·迪亚斯团队在《自然》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题为《氢氮镥化合物室温超导证据》的论文,研究人员采用了一种新的磁测量技术,通过实验证明这种材料在约21摄氏度的温度,材料电阻能降为零,不过这仍需要1GPa的压力,这大约是大气压力的1万倍,但仍远低于室温超导先前所需的数百万个大气压。
迪亚斯团队曾在年发表过一篇论文,描述了一种有前途但不太实用的超导材料,但在其他科学家质疑部分数据后,该论文于去年9月被《自然》杂志撤回。
迪亚斯表示,这篇新发表的论文已经过审稿人的五轮审查,且所有支持研究结果的原始数据都公开共享。“这是可用于实际应用的新型材料的开始。”他在周二举行的美国物理学会会议上表示。
他强调,新的基于镥的材料在低得多的压力下具有超导性,其他研究小组将能够尝试重现该实验结果。
迪亚斯还创立了一家名为UnearthlyMaterials的公司,计划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利润。他表示,要制造出室温超导材料的化合物,提供更精确的材料配方,首先需要解决知识产权问题。
对于迪亚斯团队的最新研究发现,业界同样充满争议,褒贬不一。一些科学家认为,如果实验数据是真实的,那将会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突破;也有一些科学家提出了尖锐的质疑。
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理论物理学家豪尔赫·赫希表示。在他看来,迪亚斯发布的基础原始数据太过整齐,更像是数学公式生成的,而非在实验中实际测量的。如果在实验室测量,会得到带有噪音的数字。
作为迪亚斯的竞争对手,赫希的公开意见尽管引起同行的不满,但也有其他人持有类似的观点。佛罗里达大学教授詹姆斯·哈姆林也深入研究磁测量,他也表达了与赫希类似的观点。
对于业内同行的质疑声,迪亚斯教授没有具体回应,只是表示正努力推动科学向前发展。”
中科院物理所研究员罗会仟表示:做高压金属氢化物超导通常都是先通过理论计算出材料的稳定结构,然后根据这个结构计算可能的超导电性及其临界温度。实验上要直接测定比较困难。但他相信在陆续的科研跟进下,很快就能得到证实或证伪。
室温超导作为物理学家们追求的终极目标,将极大地促进科技进步包括可控核聚变,量子计算机等,这也将迎来超导产业的爆发。
上海超导副总裁、上海交大教授洪智勇表示:常压超低温和常温超高压强一直是超导学界的两种技术路线,都是通过极端物理状态(低温或高压)实现超导转变。前一种方式(超低温)更倾向于实际应用,因此现有技术都采用这种路线;后一种(超高压强)还处在探索阶段,更多用于理论研究。
但他认为,迪亚斯教授最新的实验结果,即便数据验证为真实的,也仍然不可能做成实用化导线。因为在地表,大范围长距离的实现高温超导(零下度以上),比实现1万倍大气压更容易、更便宜。
据介绍,继上海超导在国内率先实现了高温超导材料的商业化应用以来,国内高温超导已经充分实现产业化,并供应了大量下游产业用户;此外,联创光电在超导感应加热等装置上实现了量产。但高温超导材料的成本相比铜仍然高出不少,目前的高温超导材料以稀土钡铜氧为主,未来材料方面的突破可能会使成本进一步下降。